两个星期前有位顾客A君来买入M股40sen,
过了几天就轮到B君进来买入同样的M股,不过是37sen,开始的时候我很奇怪,这位B君在给我电话时显得很急切地一定要买入,过后我才知道原来AB君两位是好朋友,A一早就告诉B君M股可以买进,那么A君先在较高的价位买进,B君知道后,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马上跟着,而是等M股下跌了几分,突然“很冲动”又“很高兴”买入,因为他买的比A君低几分。
A君是因为消息的缘故而买入,B君是因为消息和认为买入价比A君低,暗暗爽,而不假思索“啦啦声”买入,由于现M股价跌至33sen,A君显得很懊恼,很不爽,B君的反应就没那么大,除了少亏,更重要的是给消息的A君现在“垫了他的底”。
B君虽然也是输钱,但当碰到A君时,看到A君妈声四起,心理就暗暗的窃喜,因为有种“他比较伤”的心态。事实上不管A君还是B君比较伤,这不是重点,重点应该放在:这只股会给多少的回酬?股息如何?公司赚钱吗?公司未来是否比较有前途?等等问题,但股友考虑的都不会是这些,考虑的都是几时要炒?消息是真的吗?目标价是多少?几时要放手?等等问题。
B君除了有一般股友投机的心态和考虑要素,这一次他也同时考虑到是否买进比A君价钱更低,那么就会形成一种保险心态。当然这种保险心态在短期是会起到安慰的作用,只要M股下跌的时期不长,B君的表现会比A君更加“看得开”,但如果超过半年一年M股都处在低过买入价,那么B君这种安慰感就会彻彻底底的消失。
买股买到有种有人“垫底”的感觉肯定不是好事,因为买入的股肯定在亏钱的状态,虽然买入的好股也可能会发生亏钱情况,但买股的出发点不同,侥幸的心理比较少,正确的投资观点成了重心,B君就算买到便宜货,应该不会有“垫底”冲动感觉来主导整个投资。
1 条评论:
mas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