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常看到“捞底”这词,也许是股市近来受到外来因素下跌,令人自然而然的提起。“底”有那么容易“捞”吗?
马股在这15年里经历了2次规模大的,和数次小的股灾,大的属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一联串的事件,小的属于2011年的美债触顶和2011年至2012年的欧债危机。
小的股灾大慨2-3个月就结束了,也许看图表可以很准确的捞到底,但大型的金融股灾却很难有捞底的动作,因为:
- 大型的股灾通常时间超过半年,并不容易看的准,在这段长时间里间中出现暴跌甚至暴涨,但整体趋势还是往下滑。股友在暴跌就入场,以为可以在短期内乘势反弹套利,但不幸的是股票跌了又再跌,不止没法套利还成了大闸蟹,试了几次失败后信心全失,在股票真到底时已经没子弹没胆量在试了。
- 由于时间长,新闻和坏消息陆续出个不停,听得多了,潜移默化,心态很容易成了消极心态,纵然是个到底的好消息还是怀疑不断,最终捞不成底。
- 大型股灾,也可能意味着国家经济有问题,长时间的经济不振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治和社会问题涌现,如果处理不当,伴随着暴力事件发生,此类杂音很容易影响判断,想要捞底但环看周围乱糟糟的情况,还是没有太大的信心。
- 金融事件所引发的大型股灾,有如香港人说的“镬镬新鲜,镬镬杰”,每一次都是新的事件,往往很难让人可以在过去经验中找到捞底的蛛丝马迹。就比如说,有一天市场上突然所有投资者对QE不再动心,股票天天跌,全球没有一个市场可以幸免,这是大家都没有过的经验,问专家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来,这时除非有过人的智慧,不然一般人是看不到底,看不到机会!
有大型股灾也意味着国家经济有问题,对于一些股友来说这可是一个“重新洗牌”发达的机会,当然这是对少数人而言,对于一般的人民大众,这意味着苦难的日子来临,所以小股灾是健康的,当着技术调整,千万不要有大的股灾,那不是人人都受的了的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